为在社会课堂中上好“大思政课”,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扎根新农村,助力乡村振兴,8月21至23日,铜陵学院经济学院“筑梦青春”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赴黄山徽州区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老宅新桥绘西溪 古溪创新映南镇
8月22日上午,团队前往徽州区的西溪南创意小镇,对西溪南古村旅游业现状开展现场调研。同学们走访当地村民、游客、商户、工作人员并和区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交流。大家了解到,西溪南镇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以“绿野仙踪”为主题,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并将其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验场,把旅游产业作为当地政府重点发展项目,加大古村的建设,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上升。小镇采用“古镇旅游 创意产业”模式,既保留了古徽州文化精髓,又吸引众多“徽创客”贡献力量,部分商户将老宅改造成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民宿,发展民宿经济。经调研,今年“五一”节假日的峰值客流量高达16万人次,给西溪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经过实地考察,团队发现小镇旅游业淡旺季游客数量差异显著,西溪南的水源和大片的林木草地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在客流量大的月份,一些古建筑和自然资源也可能面临损害。团队认为,在严格规范环境保护手段的基础上,可以开展水上项目、草地野餐露营等项目,进一步开发小规模的康养基地和艺术文化基地,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来。
振兴乡土处处寻 花业茶业共促兴
在赏友花业有限公司,队员们深入参观学习了黄山贡菊产业的现代化生产流程和质控检测研发中心体系,对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与市场潜力有了直观而深刻的理解:作为安徽省最大的绿色有机菊花种植示范基地,赏友花业带动周边农户2000 ,农民就业400人,促进农民增收,在农业增效和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大影响。赏友花业的产业链十分广泛,在做精品菊花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他品牌如“奈雪的茶”“百草味”等品牌的供货,促进产业辐射发展。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菊花融入了自己独立创立的茶饮品牌之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大众化。
团队还前往谢裕大茶文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在博物馆内了解到了谢裕大茶文化和制作方式的历史、谢裕大茶叶的制作工艺和品牌故事,深刻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对茶博园进行实地考察中,队员们近距离接触到茶叶的生长环境以及谢裕大新品种“漕溪1号”——黄山市首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茶树品种,“漕溪1号”为黄山毛峰茶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不同的场地有不同的试验田,通过不断地尝试,最终一代一代培育出更加优质的茶叶。通过茶园的互动体验,队员们对生态农业与绿色发展的理念有了更深地认识,对乡村振兴的路径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溯源红色革命路 新四军魂照古今
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41号,坐落着岩寺镇新四军军部旧址,这里曾是新四军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1938年,分散在浙皖豫鄂湘赣闽粤数省的红军游击队,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集结至岩寺集中整编,准备北上抗日。这次整编标志着新四军从一支分散的游击力量向正规化的抗日革命武装力量的历史性转变。团队成员紧紧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聆听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仿佛置身于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见证了这段历史,成为重要的革命遗址,在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新四军精神的伟大,也倍感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深入探索红色文化传播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让新四军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约“筑”盛夏,梦“践”芳华。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然落幕,然而同学们助力乡村发展的步伐绝不会停歇。未来,经济学院“筑梦青春”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仍会持续用心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人才引入、能力培养、团结聚合等关键点,依托专业专长,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于理论中有所获,在实践里得成长。
( 撰稿:程鹏 编辑:姚瑶 审稿:夏兆清 张平平 崔磊 胡元春/)